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岭南遇见“敦煌” 看千年风华“焕新”

2025-04-12 07:56:00

对你而言,敦煌是什么?有人会说,是壁画、飞天、九色鹿,是反弹琵琶;也有人会说,它是丝绸之路的重镇,记录着千年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在艺术家谢晓冰的眼中,敦煌是他源源不断创作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只为途中的遇见”,因为一旦相遇,便有着一世魂牵梦绕的魔力。

谢晓冰作品

4月12日—5月15日,“新美学视角下的敦煌——谢晓冰敦煌艺术作品展”于广州集雅斋开展,作品涵盖多个主题,有飞天、伎乐图等多种艺术形象。届时,这些艺术作品会带观众穿越时空,奔赴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赋予敦煌壁画新的艺术诠释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这座闪耀于历史与艺术交汇点的璀璨明珠,拥有无可比拟的美学底蕴。

这个展览着眼于敦煌的“新美学视角”,何为“新美学视角”?谢晓冰表示,本质上是将敦煌艺术从“历史的标本”转化为“活着的生命体”。通过技法革新、主题重构与跨材料实验,使千年壁画中的人物焕发当代精神,既延续了季羡林所言“四大文明汇流于敦煌”的文化基因,又以个体创作回应了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问题。

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谢晓冰,曾在莫高窟敦煌研究院工作学习两年,师从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段文杰先生。他醉心敦煌艺术,坚持用敦煌的语言、笔墨、色彩,在重彩绘画领域进行创新与探索。本次展览展出的《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菩萨供养像》《飞天》《盛唐壁画供养人伎乐图》等敦煌作品,正是谢晓冰从先贤的绘画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再加以研究、整理和升华而后进行的创作。

谢晓冰作品

谢晓冰的创作以唐代敦煌壁画为历史背景,注重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他深入研究敦煌壁画的线条、色彩与构图,例如,他在作品中强化了色彩的对比与层次感,采用重彩绘画技法,使壁画人物在保留古典韵味的同时,呈现出更鲜明的视觉张力与现代装饰性,赋予敦煌壁画新的艺术诠释及新的时代意义。

从内容上来讲,它们既源于传统的敦煌壁画艺术,又呈现出异于传统的敦煌壁画的新样式;在风格上,力求回归敦煌的魏韵唐风,既取北魏壁画造型雅拙、色彩单纯的特点,也取隋唐雍容华贵的装饰画风,线描与晕染并重,突出了色彩的明暗深浅层次,构成一种整体庄重的氛围。营造一种古朴斑驳与庄重典雅的画面气质,进而达到一种古老与现代、神秘与梦幻的境界。

谈及这些探索,谢晓冰说:“‘笔墨应随时代’,这是我作为当代画家身上所肩负的一种使命感,借助敦煌壁画,特别是经典的大唐飞天形象,我想表达出当代人的审美思想和精神风貌,传递并表现出当代盛世大国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的风华正茂。”

“一层一层的沉淀感,正是我要追求的‘艺境’”

实际上,画好这些敦煌壁画并不容易,格调感很关键,包括色彩、整体感,处理好虚实的关系。如何拿捏?它需要艺术家长期的综合素养,还亟须自身在时间、经历上的某些沉淀。

“我的优势在于对色彩的驾驭。十几年来,我对于敦煌壁画的色彩统一感体会很深。”谢晓冰介绍道,“敦煌壁画刚完成的时候,色彩是很鲜艳的。但经过一千多年历史岁月的冲刷,它沉淀得一点火气都没有了,这种斑斑驳驳的色彩,整体感非常统一。这种一层一层的沉淀感,正是我要追求的‘艺境’,也是我要借鉴的、尝试表现在画面上的东西。”

如何实现呢?谢晓冰采用了强烈而丰富的色彩颜料,特别是在对画面背景的技法处理上,特意进行了斑驳脱落的残缺艺术效果处理。“就是在色彩处理的过程中,每一幅作品,我不但从一张宣纸的正面反复上色,还要等它自然风干之后,从背面进行色彩渲染效果的再处理。就这样一正一反、反反复复地上色,一层又一层地补色,赋予情感色彩的同时,倾注了生命力,最终使成形的作品富有立体感,富有想象力,甚至有了一些敦煌壁画的那种厚重感、历史沉淀感。”谢晓冰表示。

谢晓冰作品

在绘画技法和绘制创作过程中,谢晓冰强调当代作品要富有时代的审美倾向。“我想通过第一印象来吸引观众,进而把他们很自然地带入我的画中。所以,我把这个‘趣’字的重心放在了可琢磨,即反复看的视觉效果上,力求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达到一种穿越时空的艺术感觉。”谢晓冰说。此次展出的作品《盛唐壁画供养人伎乐图》中的三个乐师无论是造型还是神态,都颇有当代人的明媚雅致与落落大方。

在很多绘有飞天等的画面,谢晓冰将敦煌壁画上那些常见的祥云、莲花、丝带、琵琶乐器等装饰物品随意飘散或穿插于人物中。例如《飞天》系列中,人物的衣袂线条既延续了唐代壁画的流畅感,又在空间布局上引入抽象化的背景处理,使画面兼具叙事性与超现实感。“我希望营造一种‘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大唐潇洒俊逸感、一种如梦如幻的遐想空间感,给人以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精神愉悦的逍遥自在感等美好感觉……这些正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艺术境界:性情空灵,富有生命力。”谢晓冰表示。

重彩花卉亦有独特面貌

这次展览还展出谢晓冰创作的部分重彩花卉题材作品。谢晓冰把敦煌壁画的重彩用色方法,灵活运用在荷花题材的创作上,形成了形象独特的艺术面貌。

谢晓冰作品

他画荷花,着力表现荷花色泽的华美,淡化笔法线条的勾勒,以色当墨,墨中带色,浓墨重彩,运用补色来突出色彩的鲜亮明快,绿梗红荷互衬生辉,加上黄蕊点缀,使荷花艳气动人,用色饱满,远看鲜艳,近看厚重,千姿百态而不媚,不局限于自然的写实,而是通过想象的夸张,体现出自己对客观自然的独特感受,把荷叶前实后虚的远近层次展现得生动立体;他画荷塘,将大面积彩墨铺染的方式,运用在荷塘水面的处理上,营造出一种如梦似仙的朦胧感,冷艳幽静。在传统笔墨情趣里凸显现代人的理念情感,使其更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趣味,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同时,展览现场还有以敦煌为主题的书籍和文创,文创是谢晓冰创作的瓷板画,展示手工雕刻工艺,图案、线条高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尽显当代艺术与敦煌壁画的交融。

“敦煌文化历经千年时光洗礼,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在谢晓冰眼中,敦煌不是静止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千年的生命,“无论是我的敦煌作品,还是重彩花卉,抑或是文创,都是受到敦煌壁画这座‘灵感宝库’的启发。作为曾经的敦煌人,身在岭南,我依然坚持在敦煌艺术领域传承与创新,并持续有新的总结和梳理,希望以此不断为敦煌献上有温度的艺术答卷。”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巧蓉

图片来源:主办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