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发|“生活在左”广州非遗大秀:揭开马面裙订单暴涨8倍的奥秘

2025-03-31 15:53:00

一场非遗与时尚交融的艺术大秀,让国内首位非遗马面裙技艺传承人林栖和马面裙又一次出圈。

3月29日,本土高端非遗时尚品牌“生活在左”联合广州塔、广州市新联会打造首场“中国非遗时尚艺术大秀”,呈现“水上走秀+即看即买”。国内首位非遗马面裙技艺传承人、生活在左品牌创始人林栖、广州市新联会会长闵卫国、广东省服装服饰协会会长刘岳屏、汇美时尚集团董事长方建华等共计600余名各界嘉宾出席大秀。开场以女高音歌唱家常思思一曲《春天的芭蕾》拉开序幕,为这场传统服饰技艺与现代交融的盛典定调。

首个非遗时尚大秀,打造“即看即买”沉浸式体验

本次大秀由传统叫卖直播转向场景+直播+店播的新玩法,观众可直观感受非遗手工的魅力。同时,大秀首次跨界将明星、世界级地标广州塔、时尚走秀、非遗面裙等进行融合互动,打造沉浸式非遗时尚艺术盛宴。

大秀以广州塔为背景舞台,在塔下搭建水池,打造“水上T台”。模特身着马面裙、植物染、蓝印花和潮绣系列华服翩然起舞,观众可以在直播间实时下单,实现“即看即买”,打破传统时装秀的时空限制,实现非遗服饰“所见即所得”的消费闭环。据品牌方透露,此次非遗时尚艺术大秀的直播还吸引了网友累计超150万人次观看。

直播中,镜头切换至广州塔广场内生活在左“林栖Gallery”艺术空间,展示植物染、蓝印花、马面裙等技艺,匠人现场演绎手绣、潮绣“百鸟朝凤”的繁复针法,观众可直观感受手工技艺背后的文化逻辑。

据了解,此次大秀共展示三大系列作品共120套服饰,单套服装制作时间超96小时。以植物染系列为例,产品从板蓝根叶发酵、制靛到反复浸染定色,需历经27道工序,耗时堪比奢侈品牌手工定制。

技艺揭秘:推动非遗时尚的商业化升维

非遗如何从“博物馆展品”变身“王牌单品”?“生活在左”的答案很直接:让千年技艺对话当代审美,将非遗技艺与消费场景绑定,破解行业难题。

以生活在左高端系列“林栖马面裙”为例,服饰采用可再生桑蚕丝与麻混纺面料,保留明代四裙门形制,同时通过立体剪裁优化穿着体验,单件售价可达万元,培养出客群年消费超10万元的高净值人群;其消费人群涵盖金融、企业高管、教育领域35岁以上的高知女性,消费动机集中于“文化身份表达”与“社交场景需求”。

林栖谈道:“手工溢价不仅是价格标签,更是文化价值、稀缺性体验与消费者情感联结的综合体现。”

据统计,林栖马面裙高端系列产品复购率达37%,客单价超5000元,其蓝印花系列复率达35%,均高于行业水平,印证了匠人经济受到消费市场的高度认可。

近年来,国风服饰市场价格内卷,充斥低价、低质过度工业化的仿制品。有非遗技艺研究专家表示,价格内卷是对传承中国非遗高质量发展的巨大伤害,提议建立高品质的标准,保护好传统手艺,让更多热爱者体验到真正非遗时尚。

突围:抖音平台马面裙订单暴增8倍

中国的非遗时尚正向款型创新与年轻化进阶,重新定义消费阶层属性,覆盖更广人群。通过重构非遗产品的文化叙事与设计、工艺,生活在左将服饰从“庄重场合穿搭”的标签中解放出来,提升为“新中式文化奢侈品”。

生活在左品牌近年来多次受邀登上伦敦时装周、巴黎时装周等国际舞台,也是第一个在海外举办“马面裙专场”的中国品牌,持续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技艺的创新和传承,让中国传统服饰吸睛全球。

众所周知,高端消费人群对体验服务有更高需求,生活在左以创新引领变化,于2025年1月在广州塔广场推出全国首家“可持续时尚艺术空间”,将非遗服饰、媒体互动、全域零售融为一体,结合直播与实体场景,构建了全域消费体验,目标直指千万级标杆店。这种创新模式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为时尚行业模式创新、丰富综合商业体业态探索新路径。

在生活中,传统文化正在逐渐下沉,回归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据《抖音电商女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女性购买非遗产品数量是去年同期1.45倍,女性购买新中式服饰订单量翻倍,其中,马面裙订单量同比增长841%。

绿色与潮流:可持续时尚的文化答卷

低碳经济浪潮下,非遗技艺蕴含的环保智慧逐渐显现。生活在左创新融合植物染等传统工艺与现代低碳理念,从天然染料萃取到染色加工,全程遵循低碳环保,构建起“原料获取-技艺制作-资源循环”的绿色闭环,使古老技法成为可量化的环保生产体系。

品牌创始人林栖还将可持续理念植入产品基因,马面裙的面料精选可再生桑蚕丝等材料。服饰的材质本源与制作工艺实现双重环保,延续了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以实际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

汇美集团构建的时尚产业生态系统支撑着这一创新模式。以生活在左发起建立的“林栖36院”和分布全国的10余个非遗技艺工坊为枢纽,构建了文化挖掘、产业转化、价值反哺的完整产业链。“林栖36院”位于林栖的家乡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三单乡,据统计,该项目两年内累计创造经济产值7500万元,带动就业600余人,更吸引大批年轻主理人加入非遗创新行列,不仅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更形成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机制。

(记者 刘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