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西安交大二附院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迈入亚毫米时代

2025-04-10 11:53:00

阳光讯(记者 郑亚雷)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杨佩教授团队成功开展2台应用最新一代无图像CORI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患者术前无需行CT扫描,既减少辐射伤害,又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术后6小时即可开始康复训练,术后次日可下地行走,疼痛缓解显著,手术更快速、更精准、更安全。

“如何提高手术的精准度与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是杨佩团队长期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一项毫米级手术,膝关节置换对截骨精度和角度控制要求极高,1mm的截骨量,1°的角度差异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术后效果。杨佩介绍,膝关节附近的肌腱、神经、血管众多,传统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稍有不慎可能导致严重的损伤。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可以完美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医生能够准确掌握患者的手术部位信息,让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安全和高效。

“早上起床后再也不用等半个小时再下床,直接能去遛弯了,这手术做的真好!”张大爷神采奕奕地说。张大爷以前早晨起床或久坐后会自己会出现僵硬感,活动困难、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才能逐渐缓解。在医生指导下尝试过口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疼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等润滑软骨保护剂,但均治疗效果不佳。“广场舞现在跳的也很得劲!”60岁的李阿姨也感慨。李阿姨谈到:“以前自己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等活动中,疼痛会明显加剧,甚至可能出现突然的剧痛,已经不敢长时间行走了。”她自行热敷、冷敷,抬高患肢,在医生指导下做过电刺激、超声波等治疗,只能短暂地缓解疼痛,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杨佩团队通过术前多学科评估,为两名患者实施CORI机器人辅助手术。术中,CORI机器人通过实时三维骨面建模技术,动态提取患者膝关节解剖数据,杨佩教授团队结合术中力线测量与关节间隙平衡调节功能,个性化规划截骨方案,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同时减少了对软组织的侵袭。机器人手持磨钻系统精准执行截骨计划,并辅助完成假体定位与安装,显著提升了手术的精确性与安全性。

该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副主任田润介绍,CORI机器人技术尤其适用于严重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僵硬等患者,其无需术前CT的特点可降低辐射风险,通过优化截骨与软组织平衡,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风险。行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的患者年龄大多在50岁至75岁,对于一些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如果身体状况良好,手术耐受性高,可以考虑进行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而对于年龄较轻但病情严重的患者(如45-50岁),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可以考虑手术。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关节与足踝病区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例数及难度位居西北地区领先。”科室致力于开展新型人工关节假体的设计、复杂初次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翻修术、微创髋膝置换术等相关技术,持续探索机器人技术在保膝、保髋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助力西部地区骨科诊疗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