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神舟二十号发射!当北斗的微光吻过南海千帆,当遥感卫星的波段穿透棉田,当“天宫”的水珠在少年的眸中流转成星——中国航天正以银河为墨,将宇宙的诗行写在人间扉页。从敦煌飞天的云纹到天宫机械臂的弧光,中国正以坚实的步伐勾勒出千年求索的壮丽轨迹。
自主创新是中国航天最澎湃的动力。当“北斗”为全球十多亿人服务,当“天问一号”在火星留下中国足迹,世界看见的不仅是科技飞跃,更是一个民族将命运紧握手中的倔强。戈壁的风沙磨砺出航天人的铁骨,他们的指纹深嵌在燃料阀上,汗水结晶在实验舱中。量子通信卫星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小行星防御系统构筑太空安全屏障,中国航天正在多个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惠民是中国航天最温暖的叙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牧民提供精准的牲畜定位服务,能够第一时间获得牛羊等牲畜的实时位置;卫星遥感+AI监测革新农业监测模式,能够实现玉米分阶段精准灌溉,不但节水还能增产。这些惠民成果让高深的航天技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造福社会。
开放合作是中国航天最宽广的胸怀。中国空间站已向多国航天员和科学家敞开大门,共同推进前沿太空实验;“嫦娥六号”带回的珍贵月壤样本,分配给了18个国家,与全球多所顶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研究。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司长阿尔蒂·霍拉-迈尼表示:十分认可中国在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中付出的努力,期待未来在这一领域继续与中国携手共行。这种开放共赢的航天外交,不仅彰显了中华文明“天下大同”的古老智慧,更展现了中国作为航天大国的时代担当。
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最动人的旋律。航天精神是实验室里经年累月的数据校准,是发射场毫厘不差的设备查验,是控制台前静默专注的轨迹追踪。工程师以超高精度编织火箭的飞行诗行,程序员用算法架构星辰的秩序经纬。航天人以当代科技描摹宇宙图景,在数据与代码中延续着古老的匠心;以沉默注解伟大,将个体的严谨熔铸为集体的突破。他们让每颗卫星的轨迹、每次实验的数据,都成为人类理解宇宙的新坐标。
星河流转,苍穹作幕。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中国航天正以自主创新为引擎、以惠民利民为宗旨、以开放合作为桥梁、以航天精神为灵魂,向着星辰大海的更深处进发。星河无垠,征途永续,让我们致敬每一位航天人,在这无垠的宇宙舞台上,中国航天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续写一次又一次传奇!
作者:吴紫婕(两江新区)
编辑:曹叶
审核: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liangjiangping@cq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