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同被岁月精心收藏的珍贵画卷,轻轻展开,每一处褶皱都藏着故事,历历在目。4月10日上午,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内,“只要西藏人民需要——江苏早期援藏口述史料展”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江苏第五批援藏教师队的副队长,赵芝明早早便来到展览现场。他缓缓踱步至一幅照片前,声音略带颤抖,“这张照片中间,那个穿白衣服的、个子高一点的就是我。我们60个人在西藏干了两年……”话语间,他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赵芝明找到了照片中的自己
1982年,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任教的赵芝明,满怀热血响应援藏号召。当年9月,赵芝明踏上援藏之路。一路辗转,经由西安入藏,到当时的南卡县任教。当他第一次站在海拔4700多米的高原上,眼前那辽阔壮丽、震撼人心的景象,瞬间就被他牢牢地镌刻在了心底,成为此后岁月里难以磨灭的印记。
时光悠悠流转。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全面展现江苏早期援藏的光辉历程,由江苏省档案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联合举办了这场“只要西藏人民需要——江苏早期援藏口述史料展”。
展览现场
援藏干部在西藏获得的奖状、江苏赴藏医疗队的工作总结、南京43中师生写给援藏老师的信件、援藏医疗队员手捧藏族儿童的照片……展览以“序篇、祖国在召唤、青春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春无悔 藏地芳华、祖国不会忘记”六个单元为架构,通过图片、视频、史料、实物相结合的形式,用300多张照片和147位1994年建立对口支援体系之前江苏援藏工作者动情的讲述、真实的影像,全景呈现了自1952年以来,以昌都民族卫生工作大队为代表的江苏援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畏艰险困苦,不怕山高水长,以战天斗地的豪情,扎根雪域高原,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并肩奋斗,用青春和汗水为西藏繁荣发展贡献江苏力量的光辉历程。此次展览不仅是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的传承,更是致敬江苏援藏事业的开拓者、先行者和接力者的生动表达。
展览现场
来源:交汇点新闻
编辑:曾雪琦
审核: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