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低空经济”携农业起飞,新老农人带技术下地

2025-04-01 08:54:00

初见赵鑫,只见她长发整齐地挽成发髻,讲起话来慢条斯理。她的外在,让人很难与常年露天作业的植保无人机飞手相关联,但事实上,每年飞防关键期,她和团队的电话总被周边想要预约的农户“打爆”。

赵鑫是郓城县鑫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福农业)总经理。郓城县的140多万亩小麦进入返青期,鑫福农业的植保无人机正为农田管护插上“科技之翼”。

鑫福农业进行飞防作业。

无人机飞防作业的普及,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也是“低空经济”在农业上的具体实践。近年来,“低空经济”一词热度不断攀升,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产粮大县郓城为例,从生产模式,到群体认知,再到未来分工,“低空经济+农业”正在田间引领一场巨大的变革。

从地头“长出”的飞手队伍

“好好上学考出去,长大就不用当农民了。”和无数农家孩子一样,赵鑫在这样的教育里长大。因此当她辞去城市的体面工作返乡时,得到的理解屈指可数。

但无论如何,在她自己心里,目标是明确且坚定的——“发展现代农业,让农民少出力。”2017年,赵鑫与搭档购买了第一台植保无人机。当时,这也是全县第一架专业植保无人机,新奇事物的出现总伴随着质疑。

“这么小的飞机,才能打多少药?”“不会撞到树上吗?”不断涌来的声音让赵鑫哭笑不得。记忆里父辈背着药桶打药,脏累且危险的场景仍普遍存在,她决定一边宣传飞防技术,一边为种粮大户免费试飞打药。

当时,植保无人机机型虽然相对单一,但也具备了基础喷洒任务。事实是最有力的论据,逐渐有农户主动预约飞防,鑫福农业便是在这一上升阶段中诞生。

无人机在不断迭代升级,鑫福农业也在不断吸纳本土青年人才力量。成为一名职业飞手,至少要考取UTC(即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操作手合格证),据了解,持证上岗约需一个月的时间。“对有心学习的人来说,门槛不算高。”赵鑫说。

赵鑫讲解无人机操作。

出生于2001年的飞手马圣康,2017年起便加入团队,如今成了年轻的“老师傅”。以马圣康为例,这项门槛低、效率高、收入可观的新兴农业技术,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加入,在政府的帮助下,团队现发展180余名植保无人机飞手,其中“90后”“00后”占比85%以上。

赵鑫认为,“低空经济”要下沉乡村,离不开懂农机、爱农业的“新农人”。现在,鑫福农业专业团队每年外出流动作业超10个月,作业范围从精准农业管理、高效植保与播撒发展到吊运作业,应用场景和作物范围不断拓展。如今,鑫福农业已发展成集无人机整机销售、配件提供、维修保养、订单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赵鑫(左)讲解无人机操作。

“升空”要穿几重障

从0到现在年飞防超200万亩的“进阶”过程中,来自一线的飞手们有了更多观察体会。对他们来说,维修凝聚人力、物力和资金,提升“低空”服务能力,只是公司发展中需要解答的内在课题。但要真正实现“一村一机一机手”的发展目标,配套服务端、场景应用端及产品供给端须协同发力。

要提升市场认可度。对这一点,实践回馈给鑫福农业十足的信心。“这台无人机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380亩,约为人工的50倍以上。”赵鑫用指尖轻轻抚摩着面前停靠的一台大疆T70.她介绍,植保无人机采用喷雾喷洒的方式,可以节约超50%的农药使用量和90%的用水量,同时通过药液雾化,加强对农作物的穿透性,达到更佳的防治效果。

鑫福农业外出作业。

同时,随着飞防服务供给增多,价格呈下降趋势。“带药作业的话,每亩15元,不带药每亩10元,一般老百姓都能接受。”在赵鑫看来,近几年农业飞防服务的加速拓展是把“双刃剑”,虽然对率先“入局”的鑫福农业造成市场占有率的挑战,但也有利于提升群众的认可程度,长远来看,这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来说是件好事。

场景应用端,“低空经济”如何加速覆盖?以张营街道后彭村种粮大户高善父子的本土经验来看,这与提升土地集约化水平密不可分。他购买过三台植保无人机,“有时候不是老百姓不想让我们飞,是受制于地块太零散,无法作业,这种情况不少。”

站在地头,高善从种粮大户角度介绍植保无人机的应用。

“像我们村,土地流转率达到100%,作业很顺畅。”高善的儿子高适安在一旁熟练操作着。无人机轻盈起飞,在空中灵活穿梭,从下方的喷头中喷出的细密的雾滴,飘飘洒洒地洒在成方连片的高标准农田,落在农作物的叶片、茎秆上。

高善父子和赵鑫的期待是一样的,让无人机升空、让大型农机进田、让先进技术落地,都须有一方连片包容的沃土。2019年郓城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来,共建设高标准农田81.5万亩,其中新建77万亩,改造提升4.5万亩。从中,所有人都看到了“低空经济”在农业上的更多希望。

“带着技术下地”

在产品供给端,得益于政策利好,新款植保无人机正在加速下沉农村市场。这个春天,鑫福农业也迎来了植保无人机销售和培训的“春天”。据了解,公司销售量较去年同期上涨50%。

“跟补贴肯定是密不可分。”赵鑫说,各项农机补贴政策进一步提升补贴比例,拓宽补贴范围,让“观望者”果断“入局”、“入局者”考虑更新,自然形成销售旺季。

前进之路上,政策扶持与市场推动犹如车之两轮。“深层次看待无人机供销两旺的局面,离不开更多内生驱动力。”赵鑫连说三个“转型”——“农资商在转型,大户在转型,甚至飞手也在转型。”

在她看来,以农业“低空经济”为代表,先进农机具的普及,势必倒逼传统农业服务商打破效能壁垒,拓展业务能力,让“农机具”归为“农具”,真正为农人所用,更好为农服赋能。

黄泥冈镇的张建华是名资深农资商,也是“追随”了鑫福农业5年的老客户。2020年起,面对农资销售“内卷”的局面,他意识到市场的洗牌已经开始,果断购置了一台植保无人机。自己“鼓捣”不了,张建华就把这件事交给儿子,以飞防服务拉动农资销售,成效显著。

“当时5万多元买的那台机子,已经创造了70多万的效益。”今年,张建华果断购入一台最新款机型。

“低空”时代到来,农业服务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在思考,下一步路在何方?“带着技术下地!”“00后”飞手马圣康不假思索。他说,就像成为一个合格的飞手,不仅需要一纸证书,更靠里程的积累一样,对飞手们来说,农业知识与经验技术,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下一步发力的方向。

鑫福农业正朝着“一村一机一机手”目标,引导飞手“带着技术下地”。

像赵鑫一样,很多新农人已经准备好拥抱“低空经济”的风口。今年赵鑫打算培训飞手们“升级”CAAC证书(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直接签发,适用于植保、测绘、物流、巡检等多种领域),她坚定相信,更多的农林作业、公共服务、低空农文旅融合等业务将竞相绽放,“低空经济”在农业上的新业态也将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