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夜初逢:从生死边缘到烟火人间

2025年的春天,香山脚下的一对擦鞋母子突然刷屏全网,关于他们的视频在互联网上达到三百万次点赞,无数人隔着屏幕被这个叫平安的盲童触动。而在屏幕的背后,这对母子又有怎样的故事?
第一次见到平安,是在香山早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这个八岁的男孩,有着超乎年龄的健谈和热情。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阳光的孩子,身体里藏着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瘤。
但正是这次相遇,让我们决定记录他的故事。在他明亮的眼睛背后,是一场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生死较量。
平安所患的这种罕见疾病。它发生在视神经、视交叉这些视觉传导的要害部位。而平安的情况更特殊,他的肿瘤正好长在视交叉那里,就是左右视神经交汇的地方。这种病在3岁以下婴幼儿身上,往往会表现出一种叫"间脑综合征"的症状。虽然这是低级别肿瘤,但危险程度一点不低。那个肿瘤已经长到成人拳头那么大,随时可能压迫脑脊液循环,引发脑积水,甚至危及生命。
当时平安每一分钟都在和死神赛跑,当地医生当即决定必须马上手术。没想到这场手术改变了平安的一生。
因为肿瘤的位置特殊,平安脑中的肿瘤只切了30%,如果再切可能会对平安大脑别的功能造成影响,手术只切除了少量的肿瘤。想要继续治疗,只能采取内科方式。
2、成长之路:从化疗病房到星辰大海

2016年,三博脑科医院神经肿瘤化疗中心,张俊平主任第一次见到了年仅一岁的平安,当时的情况,张俊平主任至今仍然印象深刻。当时年仅一岁三个月的患儿被抱进诊室时,体重仅有17斤,远低于同龄儿童的标准。最令她震惊的是,这个本该肉嘟嘟的幼儿,连臀部这个婴幼儿脂肪最丰富的部位都完全看不到肌肉和脂肪组织,松弛的皮肤像空口袋般耷拉着。
张主任立即为平安制定了化疗方案。这一治,就是七年。平安从当初瘦骨嶙峋的婴儿,长成了70斤的少年。在七年的童年时光中,化疗,成了他成长的底色。
平安是化疗病房里最乖的孩子,每次三小时起的化疗,是他和妈妈特殊的亲子时光。在充斥着消毒水气味的病房里,。当其他孩子沉浸在动画世界的斑斓色彩中,平安遨游在对世界,对太空的畅想里。对于这个八岁男孩而言,宇宙飞船冲破大气层的轰鸣,远比止痛药更能带来片刻安宁。
然而,承载这份航天梦的基石不在发射塔下,而藏在清晨的北京胡同里。在这个小小的胡同里,平安开始埋下了宇宙一样大的梦想种子。
3、触角延伸:黑暗中的星辰大海

癌症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为了稳定平安的病情,一家人开始定居北京。为了维持生活,姥姥和妈妈需要同时送外卖补贴家用。每当天气寒冷,或者平安身体较弱的时候,平安只能自己在家休息。
在独处的时光里,平安最喜欢用手机收听航天知识科普节目。那个总被摩挲得发亮的旧手机里,循环播放着火箭构造的讲解:"火箭的基本构造其实很简单,一个燃料罐,一个氧化剂罐,通过两根管子连接到燃烧室......"他边听边用废纸板制作模型,粗糙的手指能精准地捏出整流罩的弧度。
某个春日的午后,他抱着刚完成的"长征五号"模型,轻声询问来访的记者:"叔叔能帮我把火箭拿到院子里吗?"阳光穿过香山的梧桐叶,在他仰起的脸庞投下细碎光斑。他小心翼翼地将模型举过头顶,仿佛这样就能离太空更近些。"这个和妈妈一起做的火箭最特别,"男孩抚摸着箭体上凹凸不平的胶水痕迹,"虽然我看不见蓝天,但妈妈说梦想可以比天空更高。"风掠过院墙,纸火箭的尾翼轻轻颤动,像要载着这个盲童的航天梦冲破大气层。
4、微光永恒:在爱的轨道上持续航行

平安怀揣着航天梦想,坚定地走在追梦的路上。此刻,我们想为他再加一把劲,让他更有力量,大步向前。为了让他真正感受到火箭发射,《生命缘》栏目组邀请了平安前往海南文昌,去实地见证长征八号的发射成功的那一瞬间。
到达海南文昌以后,平安受邀参观了长征八号一比一模型,参观了火箭发射塔,并在专家的陪同下学到了更多跟火箭相关的知识。在海南,他还感受到了沙滩,感受到了海浪。平安告诉我们,这是他今年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离梦想那么近。

终于,在3月12日凌晨,我们迎接来了长征八号火箭发射的时刻。当火箭升上天空的那一瞬间,我们看到了平安脸上的笑容。当倒计时的轰鸣声与大地共振时,平安仰起脸庞,仿佛真的"看见"了烈焰撕裂云层的壮丽景象。那一刻,他感受到火箭发射带来的震撼力量穿透全身——气浪掀动他的衣角,轰鸣声在胸腔里共鸣,空气中弥漫着燃料燃烧后的特殊气息。这个从未见过光明的男孩,此刻却比任何人都更真切地触摸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磅礴力量。他紧握着母亲的手轻声说:"妈妈,我的人生也会像火箭一样冲破黑暗,直上云霄。"
来源:北京号
作者:BRTV北京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