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在梅城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会要求,研究部署梅州文化旅游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建设旅游强市,以文旅高质量发展助力梅州现代化建设。市委书记马正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晖主持会议。嘉应学院党委书记陈文海出席会议。


马正勇指出,旅游是“朝阳产业”,更是“幸福产业”,事关全局、带动全局。梅州客家文化厚重、生态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长寿之乡。近年来,全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先后推出“米香酒文化周”“梅州马拉松”“请到梅州过大年”等系列活动,集聚了人气、激活了消费,实现“旺丁又旺财”。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中存在消费场景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完善、文化赋能旅游不明显、景区景点管理不规范等突出的问题。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跟上时代,全面客观审视我们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增强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马正勇强调,要聚焦重点发力,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竞争力的核心、是旅游的魅力所在,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做好文化才有可能实现旅游的差异化、个性化和产业化。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结合,突出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引领作用,抓好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客家文化发扬光大、红色文化大力弘扬、民俗文化焕新添彩等工作,不断提升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动能。要从规划布局方面发力,突出“大文旅、大产业、大发展”思维,高质量编制《梅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规划》。要从产品供给方面发力,结合“百千万工程”,重点推进黄槐军旅小镇建设、松口古镇保护开发利用和蕉岭县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等工作;抓好“一城两坊”、中央红色交通线等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紧扣“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环节,做活客家菜、客家特色民俗活动等文章,吸引年轻群体“打卡”消费。要从产业融合方面发力,推动“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康养”“文旅+赛事”“文旅+演艺”融合,促进多元业态融合发展。要从配套服务方面发力,抓好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加大智慧文旅设施投入,强化文旅服务质量监管,推进文旅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和能力素质提升,以活力、时尚、放心、舒心的旅游形象,赢得口碑、赢得市场。要从深化改革方面发力,落实好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政策,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把“沉睡资源”变为“发展宝藏”。要从宣传推介方面发力,建立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旅游营销矩阵机制,策划文旅市场“火出圈”活动,推动梅州旅游从“隐藏款”变身“爆款”“长销款”。
马正勇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树牢“一盘棋”思想,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撑、强化队伍建设,坚定信心、担当使命,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加快建设旅游强市,让梅州的秀美山水和厚重文化在文旅大发展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会上播放了全市文旅高质量发展专题片和八个县(市、区)旅游推介视频。广东客都文旅有限公司、梅州市文旅产业发展促进会负责人和国内文旅研究专家刘锋作交流发言。
会上还举行了10个重点旅游项目签约活动,涵盖景区开发和改造升级、酒店(民宿)建设、文旅康养、农文旅融合等领域。
市领导曾永祥、张运全、蓝伟东、谢钦文、陈元星,市纪委监委负责同志;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和中央、省属驻梅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重点文旅企业、行业协会代表等参加会议。
南方+记者 陈萍
通讯员 辜昀玥
【作者】 陈萍
马正勇活动报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