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帮助孩子们培育责任感,需要不断试错、修正和反省
近日,杭州余杭一位校长在大会上公开寻找一名犯错后主动道歉赔偿的孩子。这个学生弄坏了楼梯的安全出口标示牌后,写了一封道歉信,还留下50元作为赔偿。校长没有责备他,也没有冷处理,而是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请他上台,还说道,“为他感到自豪,学校是容许同学们犯错的地方”。

这是一句非常质朴的话,但有着令人动容的力量。这位校长的做法,堪称一次教育示范。写道歉信的孩子也许心里曾害怕、犹豫,但最终选择了诚实面对,还留下赔偿款,用实际行动弥补损失。校长没有用宏大的道理去教育犯了错的学生,而是通过公开寻找和表扬,帮助学生确认了行为的正确性:承认错误是诚实的,积极面对是勇敢的。校长的做法,相信会是这一群孩子责任感的萌芽,是他们未来人格建设的基石。
一个人能否在成年后有责任有担当,与其小时候犯错时被大人如何对待息息相关。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的品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只有达到自律水平时,儿童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而这个过程,也是从外在奖惩到内生信念的过程。
只有在安全的、被接纳的环境里,孩子才会不畏惧犯错和改正,久而久之,这样的诚实与勇气终将内化为责任、自律,这样的教育可以正向强化。相反,如果孩子在承认了错误以后得不到鼓励,反而被打骂,甚至被标签化为“熊孩子”,那么从自保的心理出发,他们习得的经验可能更多是逃避和躲闪。等到成年以后,遇到问题,可能会下意识地推卸责任。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犯错,本来就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人们认识世界、认清自我、与世界建立边界感的重要过程。
当然,允许犯错,不是无条件纵容。校长赞美的是诚实,是承认并改正的勇气,而不是错误本身。校长说,学校是允许犯错的地方,这句话是在明确,教育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帮助孩子们培育责任感,需要不断试错、修正和反省。同时,惩罚也是教育的手段之一,根据犯错的程度来承担不同的责任。
成人世界的问题,有时不是技术不够,而是责任不够,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态度缺失。一个童年时被鼓励直面错误的孩子,相信将来更可能成为一个不推卸、不回避、有担当的成年人。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马青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