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陕西好人”白雪松:让千年碑石“开口说话”

2025-04-10 09:19:00

来源:【西安日报】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位被网友称为“碑林脱口秀达人”的讲解员白雪松。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千年碑石“开口说话”,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日,这位“陕西好人”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他的故事不仅在碑林中流传,更通过网络走进了千万人的视野。

“量身定制”讲解:从“千人一词”到“一人一碑”

在碑林博物馆,白雪松的讲解从不“照本宣科”。他没有固定的讲解词,而是根据游客的身份、兴趣甚至表情,灵活调整讲解内容,让每一块石碑在讲解中绽放出千百种精彩。

“比如《集王羲之三藏圣教序碑》,如果是历史爱好者,我会从宏观历史的大背景讲起,聊聊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和玄奘法师的‘金风玉露一相逢’;如果是书法爱好者,我会从怀仁集字二十余年的艰辛讲起,聚焦到王羲之书法的精妙之处;如果是带孩子的家庭,我会从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讲起,慢慢过渡到真实的玄奘取经之路。”白雪松笑着说,他的目标是让每位游客都能从碑文中找到共鸣。

十多年间,他为数万名游客讲解,从不曾敷衍。在他看来,碑林的每一块石刻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密码,而他的任务就是用最贴近人心的方式,把这些密码翻译成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

“很多游客告诉我,他们原本只是随便来看看,但听了我的讲解后,觉得收获远超预期。”白雪松说,这种反馈是他最大的动力。

从直播间到短视频:让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2020年初,白雪松在“云端”找到了新的讲解舞台。他第一次尝试网络直播,用一台平板电脑和一部手机,吸引了4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

“我当时就在家里,设备很简陋,但网友们热情很高。”白雪松回忆道。他用脱口秀的方式讲解碑林文物,比如教大家如何分辨“日”和“曰”:“‘曰’字左上角有个缺口,就像人说话时张开的嘴巴。”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晦涩的文物知识变得生动有趣,首场直播就收获了500多万点赞。

此后,他坚持每周直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网友解读碑林的“冷知识”。为了保持内容的新鲜感,他每天阅读大量论文,将专业知识消化后融入当下热词,让观众既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又能感受到文化的温度。

直播的成功让白雪松意识到,网络传播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关键。他随后创作了“雪松只讲两分钟”系列短视频,用短短两分钟的时间,把碑林的奥秘讲得通俗易懂。截至目前,这些视频累计观看人数已突破数千万。

不仅如此,他还作为《石台孝经》的“国宝守护人”,参与了央视《国家宝藏》等节目录制,在更大的平台向全国观众讲述西安故事。

守碑人·传承者:让碑林文化生生不息

白雪松还打算用文字拓展碑石的生命力。他计划写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冷知识的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碑林背后的历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碑林就像一座宝库,每看一次,都能发现新的知识点。”白雪松说,他总能在碑文中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脉动。

他与碑林的缘分,甚至带有一种奇妙的巧合。白雪松出生于1987年,而碑林始建于1087年,比他大了整整九百岁。“我希望自己能活到一百岁,因为那时碑林刚好一千岁。我想亲眼见证它更好的未来。”

陕西省第十届“陕西好青年”、2024年第二季度“西安好人”、2024年第四季度“陕西好人”……这些年,白雪松获得了不少荣誉。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和商业机会,白雪松始终保持着清醒。“碑林才是我的归属。每天与这些石碑对话,我感到无比幸福。”他笑着说,“无论荣誉多么耀眼,我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让更多人了解碑林,爱上中华文化的根脉。”

在白雪松眼中,碑林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华文明史书。他用幽默和智慧,让这些石刻不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有温度、有故事的文化符号。他的努力,正在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拓玲 实习生 丁子珅 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