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给“水下大熊猫”当爸爸是种什么体验?揭秘中华鲟养殖那些事儿

2025-04-01 16:03:00

在北京海洋馆,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用19年的坚守,守护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中华鲟。他是王彦鹏,北京海洋馆淡水养殖主管,更是被大家亲切称为“鲟鱼爸爸”。

19年前,王彦鹏踏入北京海洋馆,开启了与中华鲟的不解之缘。他见证了中华鲟从虚弱到强壮,从陌生到熟悉,从需要呵护到稳定生长的全过程。在他的心里,这些中华鲟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王彦鹏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刚到海洋馆时,他虽是动物医学专业出身,却不太会游泳。为了更好地照顾中华鲟,他白天调配饵料,确保每条鱼获得均衡营养;下班后,他一头扎进后场学习潜水。那段时间,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了水里,仅用一周时间就学会了在水下认清每一条中华鲟。如今,他只需轻轻拍拍水底,中华鲟便会主动游过来进食,这是无数次尝试与坚持换来的默契。

北京海洋馆承担着中华鲟受伤、产后、患病及应激反应后的护理重任。王彦鹏和团队同事精心照料,见证了无数中华鲟从危重到健康的“重生”。有一次,有三尾子二代中华鲟突然状态异常,王彦鹏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在不到20℃的水里,从下午3点一直游到晚上11点。经过8小时的紧急抢救,中华鲟终于恢复活力。那一刻,他深刻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守护一个物种的希望。

在王彦鹏的精心照料下,北京海洋馆的中华鲟逐渐适应了环境,从最初的不适应到如今能够顺利进食、稳定生长。他和团队为中华鲟调配专属饵料,定期检查水质,维护良好水体环境,用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守护着这些珍贵的“孩子”。

“厚福”是北京海洋馆唯一的一条野生中华鲟,王彦鹏参与了15年的救助工作。15年,5400多个日夜,他见证了“厚福”从虚弱到健康强壮的蜕变,每一次看到它欢快地游动,他都满心成就感。

“中华鲟一生都在向前游,从大海到故乡长江,它们的执着令人动容。”王彦鹏表示,未来他将继续坚守岗位,守护好这些珍贵的“孩子”。他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华鲟,关注海洋生态保护,共同为这些古老而珍贵的生物撑起一片安全的天地。

采访、视频剪辑:季爽 黄童欣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