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上市城商行时隔四年再次启动分红。近日,郑州银行公布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派发约1.82亿元分红现金,分红率达9.69%。这是该行时隔四年来首度分红,2020—2023年期间因盈利能力持续承压等原因,郑州银行未进行现金分红。
此次重启分红的背后是郑州银行业绩的略微回升,2024年该行归母利润扭转下滑局面,微增1.39%。不过,从规模来看,仍不及11年前的体量。
近年来,郑州银行高管变动频繁,在新任行长李红履新之际,该行多位副行长宣布因工作或身体原因辞任。面对高管更迭,在李红的带领下郑州银行将如何保持业绩正增长?

四年来首度分红
近日,郑州银行公布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该行拟向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0.2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约1.82亿元,占2024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为9.69%。
相较于其他上市银行而言,郑州银行的分红率并不高,目前同为A+H股上市银行的重庆银行、青岛银行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30.01%、23.1%。
对于确立9.69%分红率的原因,郑州银行解释称,一方面受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该行营收水平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该行加大风险资产处置力度,顺应监管引导留存未分配利润将有利于该行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此外,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用作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提升资本充足水平,支持该行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虽然分红率不高,但这却是郑州银行时隔四年来的首度分红,上一次分红尚在2019年,彼时该行向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现金分红总额达5.92亿元,分红率为18.03%。
而因2020—2023年期间连续四年未分红,2024年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曾向郑州银行下发《股东质询函》,要求郑州银行说明不进行现金分红的原因,彼时郑州银行回应称,未进行现金分红主要是考虑盈利能力持续承压的现状,留存未分配利润有利于强化风险抵御能力、缓解资本补充压力,应对监管环境变化。
对于时隔四年郑州银行重启分红的原因,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表示,一方面是为响应《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分红政策的倡导,另一方面则是郑州银行利润回升、回报股东以提升投资者对该行发展的信心。
归母净利润扭转下滑态势
时隔四年,重启分红的背后是郑州银行业绩的略微回升。2024年,郑州银行实现营收128.77亿元,同比减少5.78%,但较2023年9.5%的降幅已有所收窄;归母净利润则扭转下滑局面,同比增长1.39%至18.76亿元。在2022年、2023年,该行归母净利润则分别同比减少24.92%、23.62%。
不过,推动郑州银行归母净利润扭转下滑局面的并非来自该行占比较高的利息净收入,而是源于非利息收入中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2024年郑州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11.71%至103.65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也呈现负增长,跌幅18.42%;而投资收益同比增长72.35%至18.34亿元,上年同期则同比减少6.86%。
对于投资收益增长较快的原因,郑州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表示,该行债券业务通过加强宏观市场预判与分析,把握市场机会,提高投资收益水平;通过“南向通”渠道投资离岸人民币资产,多渠道增加业务收入;同业投资业务持续优化布局,增厚投资收入。截至2024年末,该行投资债券、信托计划项下投资产品、证券公司管理的投资产品以及其他证券类金融资产总额2022.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7%。
不过,投资收益能否保持稳定增长存在不确定性,王红英指出,尽管投资债券在短期内为银行创造了良好的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并不持久,若债券市场波动明显,易产生较大亏损,因此商业银行基于债券工具的投资收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虽然2024年郑州银行营收降幅有所收窄、归母净利润回升向好,但经过前几年的失速,该行营收已不及五年前的134.87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不及11年前的19.02亿元。
王红英表示,郑州银行作为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其业绩受到当地经济发展及行业竞争的影响。同时,自身业务结构以及内部高管的频繁更替也给郑州银行自身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新任管理层的挑战
近年来,郑州银行管理层迎来大换血。2023年,曾掌舵郑州银行12年的董事长王天宇辞任,此后一年,王天宇被查。2024年11月,河南省纪委监委公告,王天宇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在王天宇辞任不久后,2023年7月,赵飞由行长升任董事长,此后行长一职长期处于空缺状态,期间由副行长孙海刚代为履职,直至2025年1月,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原副行长李红空降,行长一职才尘埃落定。
今年以来,郑州银行已有六位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在行长李红空降获批的同一日,在该行工作29年的同名行长助理李红、副行长傅春乔均因工作原因辞任。随后,行长助理刘久庆、行长助理李磊、副行长郭志彬、副行长孙海刚因个人原因、工作调整、身体原因等缘由离开郑州银行。
郑州银行高管团队亟待补位,目前仅公布1名行长助理人选,3月28日,郑州银行公告,同意聘任高瑞为行长助理,待其任职资格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核准后正式履职。
“高管频繁变动对银行团队稳定性和业务执行可持续性可能造成影响,不过也是传统业务进展难度较大、业务转型期寻求突破常见的情况”,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这对于郑州银行新任行长而言意味着危中有机。
除高管团队的陆续离任外,对于新任行长李红而言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虽然业绩有所改善,但因房地产带来的坏账风险仍需解决。过去,房地产业贷款曾是郑州银行对公贷款的主要阵地,近年来,该项贷款占比虽逐年降低,但不良率却居高不下,截至2024年末,郑州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9.55%,较上年末增长3.07个百分点。
对于这家以对公贷款为主的银行来说,郑州银行还需探索新领域的增长空间。在2024年年报公司贷款板块表述中,郑州银行改变了“商贸金融、小微金融、市民金融”的特色定位,转而提及大力支持河南省、郑州市“三个一批”项目和“7+28+N”产业链群建设,持续优化科技创新企业金融供给。该行面向科技型企业推出“人才e贷”“认股权贷”“科技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研发贷”“专精特新贷”等产品。截至2024年末,该行政策性科创金融贷款余额482.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5%。
“新任银行上任后,需强化治理结构,并明确发展战略,推动营收净利增长。”王红英指出,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郑州的科技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聚焦科创金融,服务科技企业是郑州银行未来增长的必由之路,推动科技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或将成为该行未来业绩增长的强劲推动力。
北京商报记者就分红、高管变动、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尝试采访郑州银行,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李海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