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引的部首是什么(甲骨文识字|引、荐)

2024-11-13 10:20:35


【解字】

引:甲骨文“引”字由“弓”和一个小撇构成,小撇为指事符号,表示开弓。卜辞中用作人名,或表示延长的意思。在六书中属于指事。

金文“引”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写作“

(商

引觚)”“

(西周中期小臣守簋盖)”“

(西周晚期颂壶)”“

(颂鼎)”“

(春秋秦公簋)”等形。战国以后,小撇和“弓”逐渐分开,写作“

(睡虎地秦简)”“

(银雀山汉简)”“

(北大汉简)”。《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字形(

)将小撇写成了“丨”,一直传承至今。


【引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解字】

荐:“荐”字古时有“薦”和“荐”两个字形,甲骨文“荐”字构形与“薦”相近,由“廾(gǒng)”“廌(zhì)”和“房”三部分构成。“廾”是双手,“廌”是“獬豸”,表示祭祀用的牺牲,“房”像祭祀用的俎几。整个字形表示把牺牲放到俎几上祭祀祖先,有进献之意。为什么用“廌”表示进献的牺牲呢?因为“廌”的字音与“薦”很近,所以“廌”既是表意的意符,同时也起到标音的作用。卜辞中用其本义,即进献。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兼形声。

《说文解字》:“薦,兽之所食草。古者神人以廌遗黄帝,帝曰:‘何食何处?’曰:‘食薦。夏处水泽,冬处松柏。’”金文“薦”字写作“

(西周晚期郑登伯鬲)”“

(春秋华母壶)”“

(叔朕簠)”“

(吴王光鉴)”,由“廌”和“茻(mǎng)”构成,正表示獬豸兽所吃的草,是一个会意兼形声的汉字。战国文字承袭金文字形,写作“

(石鼓文)”,或省“茻”为“艸(cǎo)”,写作“

(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秦简)”“

(上博简)”,为小篆字形所继承,如“

(峄山刻石)”“

(说文小篆)”。

今天通用的“荐”字,目前最早见于战国古文,写作“

(古文四声韵)”“

(集篆古文韵海)”,为《说文解字》所收小篆字形(

)所继承。《说文解字》:“荐,薦席也。从艸,存声。”“薦”和“荐”本来是两个字,但由于均可表示草席的意思,所以唐宋以后就有混用的情况。今天我们使用的通用规范汉字将二者合而为一,统一用“荐”来表示。


【荐字常见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