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古莲花池最年长的桥

2024-12-16 08:37:59

此时的古莲花池亭榭绕池,绿树掩映,恰似仙境引人入胜。然而,有一处白石桥却常常被游人所忽略。此桥虽不在“莲池十二景”之列,却也是颇具风格的独特景观。

曲径通幽处,绿野见梯桥。

莲池最古老的建筑

绿野梯桥是三拱梯形桥,建于元代,是古莲花池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欲寻其踪迹并不难,绕过春午坡向南,经含沧亭与篇留洞,再向南即可看到。

绿野梯桥在南塘池水投下美丽的倒影。 

该桥跨于南塘之东沟上,呈南北走向,长9.65米,宽2.65米,最大跨径2米。桥身通体用汉白玉砌成,修整莹洁。

至今仍保存清晰的吞水兽。

主拱上的吞水兽造型古朴浑厚,刀法粗犷洗练,具有典型的元代风格,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记载,1900年侵略军侵入保定,古莲花池三万余册藏书被毁,只剩极少部分,珍贵文物也被洗劫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整个园子只留下绿野梯桥。栏杆上的净瓶莲叶透雕,是新中国成立后修葺时的新装饰。

桥名源自唐朝宰相

绿野梯桥的名字听上去颇为浪漫清新,即使未见此桥者,也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绿树掩映,石桥若隐若现的情景。殊不知,绿野梯桥的名字取自唐代著名宰相裴度的私家园林。

冬雪后的绿野梯桥,更显皎洁。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70余年里,是唐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任宰相期间,在外削平强藩,居朝定策拥立唐文宗,功业赫赫,是位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

据《唐书·裴度传》记载,其晚年在洛阳午桥建的别墅叫“绿野堂”,内植有花木万株,起凉台暑馆,因其地处青翠绿色的旷野间故名。诗人杜牧题写“绿野堂”匾额,高高挂在大门之上,旁书一副对联:“绿野家声,香山世泽。”裴度在绿野堂宴请容留宾客,与会者皆以此为荣,一时传为佳话。

深秋时节的绿野梯桥。

此外,裴度在洛阳集贤里府邸园林中有“梯桥”。《旧唐书》载:“东都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翠,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隔,岛屿回环,极都城之盛概。度视事之隙,与白居易、刘禹锡酣宴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当时名士皆从之。”可见,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常在此与裴度赋诗唱和,作文酒之会。

史上留有文字记载

虽然绿野梯桥不在十二景之列,但却与景观交融相依,不少直隶总督与文人墨客都曾为它留下笔墨。

直隶总督方观承《保定名胜图咏》寒绿轩,图下方的白石桥正是绿野梯桥。 

1760年,直隶总督方观承在《保定名胜图咏》中描述寒绿轩时写道:“竹径斜出,萦带清流,石桥亘其上,修整莹洁,曰‘绿野梯桥’。”仿佛勾勒出一幅水墨画卷,竹林中有条小路倾斜地延伸出来,围绕着清澈的水流,一座石桥横跨在水流上面,秀美端庄,晶莹洁白,叫作“绿野梯桥”。不仅写明了桥的位置,而且对外观与质地也有所描写。

清咸丰《重绘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寒绿轩,也能看到绿野梯桥。 吴蔚供图

1868年,曾国藩莅任直隶总督时,在古莲花池设礼贤馆,诚邀学者史梦兰至保定,留他出任莲池书院院长,史梦兰以母亲年老力辞。尽管没有留任,但他在《古莲花池歌》中写道:“有元历今五百年,递增堂榭楼兼阁。中流架石起危桥,临漪画槛影落遥。水鉴空明光泚泚,市廛隔绝城中嚣。我朝宪皇十一载,书院之修遍寰海。”其中的“危桥”意为高桥,便指绿野梯桥,作者在游览古莲花池时,看到“水道中段架起高高的石拱桥”。从中也可以看出,古莲花池的建筑物在元、明、清三代迭有增加,元代以临漪亭和绿野梯桥为代表,明代突出水鉴公署在闹市中获得宁静,清代标榜莲池书院培育人才的辉煌。

清光绪《古莲花池全景图》绿野梯桥。 

曾重修《保定府志》的清末候补官员郭云丰,在其为贡生之时,写过《莲池台榭记》,更加明确地道出:“(红枣)坡之东为寒绿轩。坡之北为白石桥,彫栏奇丽,蜿蜒卧波。桥北为篇留洞。”从中可以看出,红枣坡的东面是寒绿轩,北面是白石桥,白石桥雕刻的栏杆奇特而美丽,曲折地横跨在水面上,桥的北面是篇留洞。白石桥正是绿野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