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师陶行知说过这么一句话: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
现在的家长总有些片面地认为孩子就应该学校和家两点一线,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好。然而,这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缺乏对世界开放的心态和好奇心。
家长要学会适当地放手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呵护无微不至到了极点,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伤害到孩子的身体。
父母总是在想能多为孩子多做些什么,就多做一点,孩子能不动手尽量不让孩子动手,殊不知道这样只会惯出骄纵跋扈,不懂感恩,失去做人准则的孩子。
过度的溺爱并不一定会产生好的结果。
有一个经典的案例:一个被母亲溺爱的少年,无论他在外面闯了多大的祸,母亲都是一味的包庇纵容。从小时候偷针到长大后偷金,终天有一天,偷盗被人发现,他慌不择路拔刀杀了人。临刑前,要求再喝一口母亲的奶,妈解开衣襟喂他,这少年一口咬掉母亲的奶头,仰天大哭,都是母亲的无度溺爱害了他。
作为父母关爱孩子并无过错,但一定要把握分寸。
所以家长不应该在总想为孩子去做些什么,在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上,不要去插手,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而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也不要严加惩罚,应该抓住孩子每一次犯错的机会,运用适当的方法让他知道这样做不对,从而起到教育作用。
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将孩子从自己的手心里心头上放出来。
及时关注孩子情绪
孩子涉世未深,心智尚浅,他们是很单纯的,自然而然的就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在自己的脸上。
有些急躁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哭闹并不是很在意,用他们的方式打骂孩子进行处理,但是这样是不对的。
父母拥有权威不是问题,使用权威才是问题。
孩子一如反常的时候,就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需要按捺住性子,为孩子排忧解难。
家长是孩子最敬佩和尊重的人,如果他们不关注孩子的情绪,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安全感。
当孩子在学习上感到压力而郁郁寡欢的时候,家长们也应当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及时地给予其放松,避免孩子因为重压而出现一些不好的想法。
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英国诗人纪伯伦曾写道:你的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家长只需要对孩子讲解为什么要去这么做,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去对孩子所做的事进行指导和评价,而不要过多的去指手画脚。你所喜欢的,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
强行附加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就如同揠苗助长一般。
孩子在童年时期,应该将学习与玩乐排在同等的地位,如果孩子只为了学习,那他就没有了童年,一个缺少了童年的人,他的人生就出现了瑕疵。
对于孩子来说,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玩乐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思考和观察,培养他们更健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